箔业协会网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0 评论

0 收藏

康熙第三次南巡经过南京龙潭时 啥喜事让他感慨“今日平成万里天”?

2024-11-24 18:20 0269 所属专栏资讯

摘要
龙潭镇内保存的一座古桥。龙潭镇内一座老阁楼。清朝康熙皇帝一生6次南巡。公元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时隔10年后,他第3次离开北京皇宫,向江南出发。在这第3次旅程中,他经过南京龙潭,见到开阔的江景,写下来了 ...
康熙第三次南巡经过南京龙潭时 啥喜事让他感慨“今日平成万里天”?

龙潭镇内保存的一座古桥。

康熙第三次南巡经过南京龙潭时 啥喜事让他感慨“今日平成万里天”?

龙潭镇内一座老阁楼。

清朝康熙皇帝一生6次南巡。公元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时隔10年后,他第3次离开北京皇宫,向江南出发。在这第3次旅程中,他经过南京龙潭,见到开阔的江景,写下来了“今日平成万里天”的诗句。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到这位帝国最高的统治者心情不错,那么在第三次南巡前后,又发生了什么“喜事”让康熙一路舒心呢?

南艺人文学院 丁子

实习生 盛婷婷 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 文/摄

【渊源典故】

龙潭是南京历史悠久的古镇。据文献记载:“龙蟠之背,有水潭名龙潭。”这就是龙潭镇名字的由来。在宋代,龙潭是长江古渡、黄天荡的一部分。龙潭镇南部属宁镇山脉,两座东西走向的平行山丘,南为青龙山,北为黄龙山。黄龙山以北属长江冲积平原,东为靖安场,西为太子洲,明代就开始有百姓在上面耕作。正是由于龙潭镇特殊的地理位置,清朝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南巡自京口往江宁、登宝华山及返程均需驻跸龙潭行宫。相传,行宫背北朝南,共分五进,内设茶膳房、书房、垂花房、止殿、照房、大殿、寝宫、便殿、戏台、厂厅等殿房馆舍,规模宏大。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山隆昌寺,每次都要到龙潭,在龙潭行宫歇宿,亲自题名“龙安古镇”。

上文的诗,是康熙皇帝的第3次南巡所写。此时距离第2次南巡,已经过去10年。在这10年间,中国发生了不少大事。例如康熙二十二年,郑克塽投降,割据台湾的郑氏集团灭亡,两岸实现统一。而第3次南巡的康熙三十八年,郑克塽将祖父郑成功、父亲郑经的灵柩从台湾迁回福建。当时康熙帝除下敕郑成功墓遣官兵护柩外,还赐挽联一对,曰:“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尔后还派御林军护陵守墓。

割据台湾的政权投降,连其创始人的陵墓也迁回大陆,现实与精神上都实现了回归。完成统一大业,难怪康熙会写下“今日平成万里天”的句子。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南巡,康熙皇帝拜谒了明孝陵,又去了江宁织造府贾家。文献记载,三十八年四月,康熙帝继续南巡。本月初一由杭州返苏州府。初六离苏州,初十至江宁府(南京)。十三亲奠明太祖陵,下令访察明代皇族后裔,如果找到就要世世代代管理守护好明孝陵。但后来因查访难得其实,改令地方官委一佐二官专司祀典,以时致祭。此外,还为明孝陵题了四个字“治隆唐宋”,今天这四个字刻成的石碑仍在。康熙在南京城区时,住的是江宁织造署兼行宫,接驾的是曹寅。他父亲曹玺的妻子孙氏,曾被选为康熙的保姆。君臣间独特的交情,为贾家换来几十年的繁荣,直到曹寅之孙曹雪芹那一辈为止。

【今日探访】

今天的龙潭古镇还保存着数条老街,岁月的锋芒也未能将司门桥、定水石、会师亭、炮楼、双井这些地方磨蚀。而进士坊、刀枪河、擂鼓台、大士阁、定水庵、五圣庵、券门这些记载着古镇昔日风雨沧桑的地名仍常挂在当地人的嘴边。

为了找到千年前梁红玉为夫擂鼓助威的“擂鼓台”,记者在询问了多位当地人后来到了如今龙潭电影院后面的一座小山的山脚下。这座山是黄龙山的余脉,当地的水泥厂曾在这里开山采石,如今留下的山头仅有四五十米高。山上杂草丛生,灌木丛已有半人高。登至山顶已经难以寻觅到当年“擂鼓台”的踪迹,只剩下在秋风中摇动的枯草让人回想起当年“不击中流鼓,教人心亦惊”的雷雷鼓声。

而如今的龙潭镇也是闻名全国的“金箔之乡”,金箔产业是这个地区的支柱产业,有国营、私营大小金箔企业80多家。传统箔业是当地很多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记者在探访时也在镇上看到多家制作金箔的店铺。龙潭镇历经历史的风风雨雨,如今镇内老街与新兴的金箔业相伴而存,构成历史与现代和谐交融的独特画面。

【名篇佳句】

来往无涛如皎镜,江干极目远峰连。昔时血战金山侧,今日平成万里天。

——《自龙潭用战舰往金山》清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